(相关资料图)

触乐夜话,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、鬼事、新鲜事。

先恢复再说(图 / 小罗)

近日,几家海外游戏媒体报道,任天堂宣布将不会参加今年,也就是 2023 年的 E3 展会活动。根据新闻稿里的说法,任天堂给出的理由是 "E3 展会不符合我们的计划 ",但同时也给 E3 留了面子,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 E3 和 E3 的主办单位 ESA。

关于这件事,媒体们的标题大多集中在任天堂一家,不过事实上,不参加 E3 的不只是任天堂—— 1 月末,IGN 发表文章,称通过多方消息得知,索尼、微软、任天堂都不会参加 E3。这台时隔 4 年才回归线下举办的大型展会,因为缺少了 " 三巨头 " 而显得有些失色,一些爱看热闹的玩家已经提前给它冠上了 "PC 游戏发布会 " 的前缀。

E3 主办方在去年 9 月就公布了今年线下开展的日期

玩家们的言论虽然不太客观,但其中的态度溢于言表:受疫情等原因限制,E3 接连几年都改到了线上,但这些线上发布会和活动从内容到效果都很难让玩家满意。除了游戏公司因为疫情而拿不出太多新东西,让 E3 不得不为无米之炊以外,缺了线下活动那种氛围,想要玩家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是不太可能的——玩家大老远花钱跑来逛展,显然不是只为了 " 排队 2 小时,试玩 10 分钟 ",那种前后左右都是自己人、人人同乐的气氛才更重要,这是无论多精彩的线上发布会都给不了的。

久违的线下 E3,不论对它有没有期待、有多大期待,玩家们至少都会觉得它该热闹一点。哪怕索尼其实在 2019 年就不再参加,还有些厂商虽然也卡着时间办了播片会,实际上是另起炉灶,没在 E3 设展台,但人们还是或多或少盼着今年能来点儿不一样的。不过事实可能会让不少人失望,正如骤然放开也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消费浪潮一样,渐渐熟悉了自给自足办发布会(或者不办发布会)的厂商们也意识到了,E3 可能也没那么不可替代。所以,包括任天堂在内的大厂们直接缺席,并不令人感到意外。

抛开回忆滤镜,回想一下疫情之前的 E3,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," 三巨头 " 扎堆的展前发布会槽点颇多。其中让我有些不满的,是索尼、微软、任天堂作为主机厂商,除了第一方游戏(数量不会太多)之外,必然还要拉来大量第三方游戏撑场面,这就间接导致了两件事:一是有些跨平台游戏出现的次数多如火锅底料,反而让人看得疲劳;二是不少第三方厂商自己也要开发布会,然而每年游戏就那么多,谁日期靠后谁就会被 " 官方剧透 "。对于这些厂商来说,吃亏可能不至于,但玩家的新鲜感和热情显然也遵循着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的规律,想制造惊喜就免不了要靠一些整活—— D 社(Devolver Digital)前几年就是这么干的,但我们也很难找到第二个 D 社了。

2017 年 E3 上 D 社整的活,到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

画饼是另一个问题。

近两三年大大小小的游戏发布会上,我们会发现厂商们越来越 " 务实 " 了,大多数能公之于众的游戏都会带上相对明确的发售日期,至少也会带上个年份。而在五六年及更早以前,播一段片,甚至只放一张图或一个 Logo,之后就杳无音信的游戏也十分常见。对于玩家来说,务实当然是一件好事,但假如换个角度看,玩家能接受厂商画大饼,某种意义也是对未来抱有信心的一种表现——能玩到好游戏,等也就等了。但在经历了前面 3 年之后,我们或许会更加倾向于那些有明确时限的事物。

" 开局一张图 "

E3 如此,其他游戏展会面临的问题也大同小异。比如之前已经恢复了线下的科隆游戏展和东京电玩展,以及国内的 ChinaJoy ——在 2020、2021 年坚持了两届线下之后,2022 年也不得不转至线上。到了今年,ChinaJoy 主办方早早宣布了开展日期—— 7 月 28 日至 31 日。对于刚刚经历过行业下行的国内游戏从业者来说,复苏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总能给人更踏实的感觉。这既包括游戏展会,也包括别的。

关键词: 实际上是 十分常见 公之于众